中国药企纷纷出海ODI投资非洲设立离岸工厂
随着“健康丝绸之路”项目的推进,中国药企正加速开拓全球市场。通过ODI(境外投资),它们在非洲设立离岸工厂,以应对本地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22年非洲医疗需求年均增长率达4.3%。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会。中国药企通过“健康丝绸之路”项目,强化了与非洲的医药合作,为当地医疗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。本文将探讨中国药企在非洲ODI投资的背景、机遇和挑战。
ODI投资推动中非共建“健康丝绸之路”
从基础设施到医药制造:合作模式的转变
传统中非合作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。“健康丝绸之路”带来了新的合作模式。通过ODI投资,中国药企积极参与非洲医药产业链,从单纯的药品供应到生产、销售一体化转变。非洲联盟数据表明,非洲每年从全球进口药品花费高达160亿美元。中国的技术与生产能力,帮助非洲减少进口药物的依赖,逐步实现医疗自给自足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助力多元化发展
“一带一路”为沿线国家带来多元合作机会,不再局限于传统贸易和建设。ODI投资下,健康丝绸之路拓宽了合作范围,助力非洲医疗产业走向自立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非洲医药产业未来五年内将增长至500亿美元。这为中国药企提供了巨大市场潜力,也将提升非洲国家的医疗基础设施。
中国药企在非洲的市场机会
非洲的医疗市场有巨大潜力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2022年报告显示,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占全球95%以上。仅2021年,该地区就有超过2.4亿例疟疾病例,死亡人数超62万。医疗资源短缺和需求增长,让中国药企看到了机会。通过ODI投资,中国企业不仅输出产品,还带来先进的医药生产技术,大大提升了非洲的药品生产能力。
复星医药在科特迪瓦的成功实践
科特迪瓦园区:从抗疟药到抗生素 复星医药在2023年启动了科特迪瓦园区项目。这里不仅生产抗疟药,还生产抗生素和常用药。复星医药表示,项目完工后,年产能将达50亿片药品,减少该地区对进口药的依赖。特别是面对疟疾问题,复星的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当地抗击疟疾的重要武器。
满足本地需求并创造就业 复星医药的园区不止生产药品,还创造了近1000个就业机会。非洲发展银行数据显示,非洲青年失业率长期超过13%。复星医药不仅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,还为非洲青年提供技术培训,提升劳动力技能。这样的合作模式,提高了药品本地化比例,减轻了进口药品的高成本,让更多非洲患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药物。
赞比亚疫苗工厂的建立
霍乱疫苗工厂助力非洲医疗自立 2023年,赞比亚与极嘉(北京)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,建立了非洲首家霍乱疫苗工厂。初期项目每年将生产300万剂疫苗,满足赞比亚及周边国家的需求。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,2021年非洲有14个以上国家报告了霍乱疫情。本地化生产将缓解疫苗短缺,为控制疫情提供重要支持。
中非合作推动区域性卫生建设,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高度认可这一项目,称其为中非合作的新成果。中方企业带来了技术与资源,非洲政府提供政策支持。疫苗本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。这家工厂不仅服务赞比亚,还为东非和南非其他国家提供疫苗,增强了非洲卫生应对能力。
其他中国药企在非洲的成功案例
华润医药
在埃塞俄比亚的药品生产项目 华润医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在埃塞俄比亚设立药品生产工厂。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,主要生产本地急需的抗生素和常用药物,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国家的药品供应链稳定性。华润医药还通过与当地合作,创造了近300个就业岗位,并设立了药品研发中心,推动了本地药品创新。
国药集团
在尼日利亚的制药投资 国药集团是中国头部医药企业之一。在尼日利亚投资建立了一家大型制药工厂。尼日利亚人口多,对药品需求大。国药集团数据显示,其工厂年产药品超5亿片,有效缓解了当地药品供应压力。通过这项投资,国药集团不仅巩固了非洲市场地位,还参与了尼日利亚公共卫生项目,提供疫苗和医疗设备,帮助提升公共卫生水平。
中国药企选择非洲的原因
疾病高发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
非洲因气候与环境,长期面临疟疾、霍乱、艾滋病等传染病挑战。根据WHO统计,2022年全球95%的疟疾病例、96%的疟疾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。这是中国药企拓展市场的好机会。通过在当地建厂,中国药企能更快满足市场需求,同时降低药品成本,让更多非洲居民负担得起。
地缘优势与政策红利
近年来,非洲国家积极推动医药本地化生产。为了吸引外资,这些国家在税收、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。中国药企通过ODI投资,帮助非洲快速建立药品生产链条,同时利用劳动力与资源优势,获得更多政策支持。例如,尼日利亚、肯尼亚、埃及等国的政策降低了药品生产企业进入门槛。
跨境合规圈观察
中国药企出海非洲带来的双赢局面 中国药企通过ODI投资非洲,利用“健康丝绸之路”的政策红利,在当地建厂,创造就业,推动经济发展。这不仅是企业全球化的新篇章,也是中非合作的新高度。中国企业在非洲设厂,不仅解决了药品供应问题,还促进了当地经济与技术转移。